说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我相信这样的形容对比亚迪来说并不夸张。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在短短的10几年时间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到现在成为一个领域里的排头兵,比亚迪的进步是飞跃式的。但这种飞跃式的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也是各自深远。
九十年代,以电池业务起家的比亚迪在短短的几年内便成为行业内部的领导者。随着自身在电池领域成功,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决定为公司转型开始进军汽车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传福得知了当时秦川汽车准备出售的消息,随后比亚迪就对秦川汽车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措施,比亚迪就此得到了汽车“准生证”。
在比亚迪汽车创建之初,公司就制定下了3个发展方向: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与很多品牌采用相同的研发策略,比亚迪除了继续生产当时收购秦川汽车时所生产的福莱尔以外,其他的车型也是采用对成熟品牌车型进行拆解的“逆向研发”策略。
(花冠、雅阁等车型都是比亚迪早期逆向研发的对象)
在这样逆向研发的策略下,2005年比亚迪旗下的首款车型F3正式诞生。在当时F3的外观和内饰与丰田花冠可以说是如初一则,甚至在很多底盘部分的设计都是参照原版模仿。虽然F3在当年基本上就是复制粘贴的造了一辆花冠,但是由于F3价格便宜、油耗低、空间大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就这样比亚迪凭借着F3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F3的大卖,比亚迪尝到了逆向研发的甜头,在2006年到2007年这两年时间里,先后按照逆向研发的思路推出了多款新车型,比亚迪的F0、F3R、G3、F6等车型均出自这一时期。
飞速发展的比亚迪在当时只顾销量,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的飞速发展为自身埋下的潜在隐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