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一期,我谈到了我们在大郊亭桥堵了将近一天,又在朝阳路的高井文化产业园看到了谍照车,那么此次,我们又能有什么奇遇呢?这一期我总结了近几天所有由于好奇与我们攀谈的几位“电动汽车潜在用户”,从多方面了解了许多。与大家分享一二,你有没有同感呢?
作为我的第二辆车,平时主要在市区内行驶。
这位大哥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耗电量等非常有兴趣,向我和麦兜询问了许多关于电池的问题。
我们向大哥解释道,目前还没能体验出太多的关于电池寿命的问题,毕竟电动汽车真正普遍上路并没有太长时间。
另外,大哥问了为什么冬天电池续航里程会少很多,我们的回答也很中规中矩,高温和低温对电池续航能力确实是个挑战,目前还没听说有任何一家电池厂商能够克服、比亚迪不行、松下也同样不行。但这在未来3-5年之内应该会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大哥与我们畅快的交谈了大概有15分钟,不过很少聊到关于充电桩的问题,因为在大哥眼中,充电应该是个“不是事儿”的事儿,未来几年政府必定会大力发展的,我自己心里嘀咕:“大哥,您是不知道充电到底有多苦……”。不过我没好意思说出来,打击了大哥的积极性,我们做电动汽车的就没活儿干了!
小结:就目前来说,续航里程虽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并没有充电桩建设的优先级高,政府或者企业层面等人应该最优先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举个比较过激的例子,10年前全民待机王大家接受,而现在满大街的苹果三星一天一充,大家不是也接受了么?
孩子才刚刚18岁,摇号买车基本无望,倒不如买一辆上电动汽车!
这位大哥就非常有意思,他自己平时在单位开着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看到我们新换的腾势的时候挪不开自己的眼睛了,过来与我们聊了起来。
大哥过来之后就提了三个问题,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见到电动汽车的想法。反映了当今大多数人在面对电动汽车的三大疑问!然后,后面这位大哥还提了几个比较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很有意义。
这车能跑多少公里?
我们向这位大哥解释道,工信部给出的续航里程是253公里,经过我们测试,基本都能跑240公里以上,有时候堵车堵得厉害,甚至能多跑个10公里。大哥问我们为什么,嘿嘿,这时候我们卖了个乖,请看我们发布的长测文章,您就知道了。
另外,腾势的制动能量回收功能也有3挡,关闭、开启以及增强模式,每个模式,续航里程的显示都会不一样。总的来说,腾势在市区内,跑220公里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冬天肯定跑不到这个里程数,究竟为什么,目前也只能回答您,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电池都不怎么耐低温……
这车多少钱?
腾势其实价格并不亲民,两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补贴前)达到了36.9万(低配)和39.9万(高配),补贴后售价为25.9万元、28.9万元,对于这车的价值来说,确实也有些贵了。毕竟26万能买一辆高配的迈腾、帕萨特了,然而这辆电动汽车还没有前者配置丰富。为什么这么贵?
究其原因应该是这个价位还没有其它的像样的竞争对手(新能源汽车领域)。而现在Model 3马上就要来了,估计腾势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新能源汽车现在是不是不用摇号? 还能持续多久?
当然是不用摇号了,但是进入2016年之后,在北京想买电动车估计要等上不短的时间,因为在北京,电动汽车“太火了”,由于一年总共6期摇号,每期电动汽车都会发放全年共6万个,先到先得,发完为止。举例,如果4月这期你申请了没下来,只能排队等候,等到6月份的那期了!如果6月份的还是没有你,只能等到8月份,以此类推。问题是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明年的政策说不准还是要变化的。先把2016年踏踏实实过去再说吧!
另外,这个大哥也提了几个比较有深意的问题,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个老师傅,懂得真不少。
这车的电池在哪里?因为大哥开的公司的特斯拉电池在底盘上。
基本上所有电动汽车的电池都只能放在车身底部,因为目前并没有其它地方可供如此大体积的电池组放置。
充电口如果位于前面的话,追尾或者碰撞会不会出现危险!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尖锐了,我们一开始拿到这车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个事情,后来经我们一起研究,我们发现,像腾势这种“慢充、快充”都在前脸的,肯定是做过防撞设计的,在它的充电口里面我们发现了防撞梁,全金属包裹,只是充电口和附近极少的地方用塑料包裹。明显这是可以起到防撞作用的。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碰撞,去4S店换充电插口估计是免不了的。
小结:电动汽车其实并没有像大家眼中那么不堪,只不过作为“新兴产业”,深入了解它们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像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一线、二线城市,在免摇号、不限行等政策的加持下,很多人都在密切的关注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敢购买,为什么?
造成消费者总是持币观望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国家宣传力度的不足,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脚踏实地,不能蒙骗群众,制造虚假数据。另外汽车厂商自身的造车工艺、电池的技术研发也应该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是总被曝出“骗补”的传闻。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一位大哥所说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其实还是一片明朗,但是如果照现阶段如此做下去的话,恐怕还是会让很多人驻足,站在电动汽车的大门外观望。
本期总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在充电过程之中遇到的两位年岁较大的“老司机”,两人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同是驾龄20年之上的人对电动汽车的切入点都不一样。1万个人,可能会有自己关注的1万个不同点,其实最后都要回到一个最最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充电和续航里程的问题。说句实话,像舒适性、做工、车身品质这种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充电和续航里程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里子”,只有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电池技术更加先进了,人们对待电动汽车的看法才能够有一个质的改变。而现阶段而言,全世界的电动汽车领域还是困难重重,究竟怎么改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