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发文宣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的初步结果:“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构成了经济损害威胁。”在此背景下,欧盟披露了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临时关税水平。

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其中,对已经配合抽样调查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

另外,对配合欧盟调查但尚未被抽样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对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加征38.1%的关税;

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特斯拉可能会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

欧盟委员会已经与中国当局联系,讨论初步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和决定,并探讨以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方式解决所发现问题的可能方法。如果与中国当局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解决方案,上述关税将在欧盟现有的10%关税的基础上于7月4日正式以担保形式征收(具体形式由各成员国海关决定)。与此同时,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将继续持续到11月2日,届时可能会征收通常为期5年的最终关税。

针对欧盟最新举措,全球各方反应如何?

中国: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汽车制造商: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对一些西方汽车制造商造成打击。当前,包括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雷诺等西方汽车制造商均在中国有本土化生产,宝马出口iX3电动SUV和Mini品牌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生产Smart轿车,雷诺的达契亚Spring电动微型车也在中国生产并出口欧洲。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的高管此前都警告称,不要对中国汽车征收进口税。这些欧洲老牌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认为,更高的关税可能会暂时缩小或消除中国汽车制造商从供应链中获得的成本优势,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平价电动汽车继续在欧洲市场占据份额,甚至可能迫使欧洲汽车制造商调整业务。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作为一个出口国,我们不需要增加贸易壁垒。我们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努力消除贸易壁垒。”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也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ACEA一直强调,自由和公平的贸易对于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汽车行业至关重要,而健康的竞争将推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

“ANFAC历来捍卫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不论商品来自何处,只要所有交易都符合现行的国际贸易立法,并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汽车每年为西班牙经济贡献超过180亿欧元的正贸易平衡,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在全球开放市场的生存,以发展我们行业的竞争力。同样,我们捍卫欧盟,尤其是西班牙,制定强有力的产业政策,鼓励在欧洲本土生产和制造电动汽车,并吸引新的投资,不过所有这些都需要以符合自由贸易和保护竞争监管的方式进行。”

西班牙能源部长TERESA RIBERA:

“我认为,欧洲汽车工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行业,需要在向电动汽车发展方面迎头赶上。很明显,如果有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支持欧盟委员会的提议。我们也有义务支持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特别是西班牙汽车工业。”

分析师和专家: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汽车工业讲师Frank schwope说道:“事实证明,关税比许多人担心的要低,并且仍然有修改的空间。尽管如此,最新措施对欧洲汽车购买者和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因为中国肯定会实施反制措施。迄今为止,中国是所有德国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销售市场。然而,对法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并非如此,它们将受益于欧盟最新的关税措施。”

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汽车研究主管Will Roberts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该能够通过高利润率吸收部分增加的关税成本。欧盟最新举措的真正考验将是,中国方面是否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报复,还是会达成一个友好的解决方案。欧洲制造商当前仍然依赖中国市场,来自中国市场的利润下降只会削减它们有效转型的能力。”

来自欧洲环保组织运输与环境的Julia poliscanova表示,“欧盟绿色协议应该带来增长和就业的承诺,如果我们的电动汽车都是进口的,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关税是受欢迎的,但欧洲同时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来加速电气化和制造业本地化。只征收关税,同时取消2035年禁售内燃机汽车的最后期限,将减缓电气化转型,弄巧成拙。”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欧盟此举意在削弱中国出口车型对当地欧系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并推动供应链与生产本地化,对中国纯电动车出口量化影响大约在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