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F3上市一直到2009年,比亚迪的销量连年增长。不过这种美况并没有延续到2010年。2010年比亚迪的销量严重下滑,经销商店内囤积大量现车无法脱手。为此比亚迪不得不提高经销商返点来刺激销量,而为了推动经销商卖车,即便是店内卖不出去车也要让经销商提车。官方的这一决策导致了当时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地区的经销商开始出现退网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比亚迪在当年制定下的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2010年9月,比亚迪官方对外界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公司决策的失误,并下调了全年的销量目标。在此之后,比亚迪也反省了自身的问题。造成当时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无疑是自身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不够严格,以及经销商渠道和品牌宣传方向不正确所造成的。
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在改进后期车型以前,前期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在质量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就已经逐一暴露出来了。在2011年的几起比亚迪F3的事故当中,车辆在受到剧烈撞击后,由于安全气囊没有正常弹开导致了多起事故的车毁人亡。此事件还曾被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进行过报道。在事故发生后,很多车主到4S店对此进行协商要求厂家理赔,但由于经销商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整个事件的恶化,给比亚迪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比亚迪的口碑也因此被大打折扣。
2012年在“气囊门”事件还没有被彻底平息的时候,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型e6再次暴露出了比亚迪的产品质量问题。2012年5月26日,深圳的一辆比亚迪e6出租车与一辆时速不低于180km/h的跑车相撞,e6出租车的左后部在受到猛烈撞击后开始起火燃烧。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大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比亚迪也对事故中起火的e6出租车做了细致的技术分析,最终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动力电池组和高压配电箱在事故中受到了严重的挤压,造成高压线路与车身发生短路产生电弧引燃了内饰材料才导致的车辆起火。虽然官方给出的明确的解释,也证明了起火原因并非设计缺陷,但这起事故让不少消费者对本来就有些陌生的新能源汽车失去了信心。
我们不否认比亚迪推向市场上的早期车型确实性价比突出,符合国人的选车喜好。但传统燃油车型在质量方面所“埋下的伏笔”,着实是绊了比亚迪自己一个不小的跟头。而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前,e6的起火事件可以说给后期整个新能源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此受到影响最深莫过于比亚迪自己。
早期车型的品质粗糙,加上新能源车型的起火事件,让比亚迪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种事件的发生除了影响到了比亚迪自身的销量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影响比亚迪自身的口碑。
现在的比亚迪车型相比之前的早期车型在造车品质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些进步在当下没有受到消费者广泛的追捧还是因为其自身早期车型的品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车观点。消费者不愿意花着自己的血汗钱来当一只“小白鼠”,所以即便你的车造的再好,自己的口碑在没有奠定好的基础上,想打翻身仗也还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精选阅读
发表评论